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

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


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


    189481,滿清政府與日本政府因朝鮮問題而正式開戰,兩國在鴨綠江畔及中國黃海展開驚動世界的陸海大戰,由於滿清軍隊裝備老舊、訓練不足,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及三十五營陸軍自交戰開始就潰不成軍、傷亡慘重,史稱「中日甲午戰爭」。

  戰勝的日本提出了種種不合理的要求,包括賠款2億兩白銀、3千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、開放諸多港口城市通商、全面退出朝鮮、承認朝鮮獨立及無條件割讓台灣、澎湖等,最後中國派出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條約,史稱「馬關條約」,此條約確定了日本成為亞洲的新霸主、而中國人也在慘痛中逐漸覺醒,而台灣,則開啟了長達50年殖民政權的壓迫與反抗。

  日本政府接收與統治台灣的過程並不如預想中順利。當三千公里以外的台灣人得知自己已被中國犧牲以後,群情激憤,不能接受清朝政府「台灣雖重,比之京師則台灣為輕」的無奈,在不斷的抗議與上書陳情之後,台灣人逐漸認清現實,決定自力抵抗,「台民惟集萬眾禦之,願人戰死而失台,決不拱手讓台」,不甘被異族統治的台灣人決定凝結力量,在1895529以後,由北而南,不分老少,展開自己的反抗之路,這段歷史拍攝成電影「1895」,獲得熱烈迴響。為緬懷紀念1895年「八卦山抗日之役」台灣人民抵抗日軍的淒烈戰況,縣長卓伯源於民國95年期間特別指示,以戰爭史蹟館園區的概念,賦予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新的遊憩主題,並於民國9712月「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」開館揭幕。

   

   展覽館內分區設置解說甲午戰爭、乙未戰爭及八卦山會戰經過,分別以展板、影音方式展出,配合隧道內特有空間感,使人感受到戰爭時緊張、壓迫的氣氛,增添參觀的臨場體驗。此遊憩動線改善工程一改先前幽暗封閉及單調的環境景觀,取而代之的是一處具有歷史情景及先人奮勇抗日史實的追憶空間,進入到歷史的場景,憶想當時日軍在夜色沉寂的黑夜渡溪南下的緊張氣氛,遊客可以以平靜心情,深思戰爭之意義及結果,喚醒民眾對八卦山歷史戰役的記憶,重新賦予大佛區一個更具崇高意義的旅遊新體驗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